慢性病若不及時有效控制,將帶來嚴重的社會經濟問題。全國人大代表、老百姓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董事長謝子龍指出,目前各地慢性病門診制度存在諸多問題,應制定全國城鎮基本醫療保險門診特殊病慢性病管理制度,統一規范各地慢性病、特殊病門診統籌政策,滿足患者的就診、購藥需求。
全國人大代表、老百姓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董事長謝子龍說,目前,對于糖尿病、慢性乙型肝炎等診斷明確、需要長期治療的疾病,各地建立了基本醫療保險門診慢性病或特殊病門診(以下統稱特門)醫療保險制度,以減輕參保人員的醫療負擔。
謝子龍指出,然而,目前部分城市未將常見慢性病列為門診慢性病病種。全國約有20%的省會城市沒有將慢性乙型肝炎列為當地的門診慢性病病種。我國的慢性乙肝感染者數量為9600多萬,其中需用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約2000萬。慢性乙肝患者需長期口服核苷(酸)類藥物或注射干擾素進行抗病毒治療,從而提高生活質量和延長存活時間,否則病情將有逐漸惡化的可能。乙肝患者每月的用藥負擔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經濟負擔很重。
謝子龍認為,如果慢性肝炎患者不能在門診報銷費用,則只能選擇住院治療并由醫保報銷費用。這樣既不方便患者就診,又增加了患者就診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還占用本身就有限的醫療資源,增加醫保基金的負擔。
與此同時,部分城市的門診慢性病申報程序不合理,侵犯公民個人隱私。謝子龍說,以武漢為例,單位參保人員的申報資料由單位向醫保部門申報,這會導致參保人員的健康隱私泄露給用人單位。有的乙肝患者擔心被公司開除,只好自費買藥。
部分城市的門診慢性病一次開藥量偏少也難以滿足患者用藥需求。謝子龍說,根據2007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處方管理辦法》第十九條規定:“處方一般不得超過7日用量;急診處方一般不得超過3日用量。”
由于慢性病需要長期服藥,限制門診一次開藥量的規定導致慢性病人不得不常年奔波,每周跑一趟醫院,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排隊掛號、取藥,也加大了醫療機構門診負擔。
謝子龍認為,目前,部分城市未將特門醫保定點資格向零售藥店開放,也增加了群眾購藥的難度。目前,一些地區的慢性病醫保未對零售藥店開放。如《石家莊市慢性病病種門診就醫及醫療費管理辦法》規定參保職工可選擇一家協議醫療機構作為自己的治療慢性病門診定點,這將零售藥店排除在慢性病醫保患者的購藥選擇范圍以外,沈陽、新疆等地也存在類似的管理規定。這限制了患者購藥空間,造成患者不便。
謝子龍建議,將常見慢性病納入門診報銷范疇,將特門醫保定點資格向零售藥店開放,統一規范各地慢性病、特殊病門診統籌政策,滿足患者的就診、購藥需求。
(轉載自新華網湖南頻道2015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