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范曉莉:做夜空中最亮的那盞燈
三十一年前,范曉莉從沒想過自己會成為一名執(zhí)業(yè)中藥師。與很多剛剛踏入職場的年輕人一樣,那時的她對未來是一片迷茫。
2000年3月,30歲的她做了一個慎重的決定。從走進江蘇康濟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連云港蒼梧店的玻璃門那一刻起,她的人生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也是在這樣的契機下,范曉莉漸漸發(fā)現(xiàn)了什么是自己的熱愛,也找到了一生的理想:做夜空中最亮的那盞燈。
做顧客的好朋友
一提起范曉莉,康濟的老顧客都會豎起大拇指。在他們心中,這個時常掛著笑臉的大姐,和他們宛如一家人那么親切。每當去買藥的時候,范曉莉都會先耐心詢問他們的癥狀,認真分析病因,用自己扎實的知識儲備和豐富的從業(yè)經(jīng)驗為他們挑選最合適的藥品。
有一次,一名環(huán)衛(wèi)工人大汗淋漓地沖進藥房,說自己肚子疼,要購買健胃消食片。范曉莉看見后,并沒有直接把藥拿給他。她通過仔細詢問后發(fā)現(xiàn),顧客的腹痛不是因為積食引起,而是夏傷暑濕所致的腸胃不適。范曉莉根據(jù)他的癥狀,為他挑選了藿香正氣水。
這樣的場景在康濟的藥房里幾乎每天都會上演。在范曉莉的眼里,最有成就感的時刻就是為顧客們解燃眉之急。
日復一日的工作中,范曉莉從沒停止過換位思考。她一直在摸索,顧客們最迫切的需求究竟是什么。2005年,范曉莉開始免費為特殊人群開展上門送藥服務。有些老人腿腳不便,卻有長期的用藥需求。這些老人自然而然地成為了范曉莉重點服務的對象。范曉莉堅持定期為這些老人們無償送藥上門。除此之外,她還會關心老人們最近的身體狀況,給他們提出用藥建議。
那幾年,送藥上門的服務在連云港并不多見。范曉莉的創(chuàng)新之舉讓顧客感受到了一家大藥房帶來的溫暖。
做港城的志愿者
從小在連云港長大,范曉莉?qū)@片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每逢節(jié)假日,在港城的小區(qū)、公園、大街小巷,總能看到范曉莉和志愿者們的身影。“關愛環(huán)衛(wèi)工人”“助力高考”“社區(qū)健康行”……她竭盡所能地帶領同事們一起,促成了一系列的公益活動,守護這座城市的健康。其中,她傾注最多心血的一項名叫“回收過期藥,清理家庭小藥箱”的行動,已經(jīng)堅持做了13年。
從2008年開始,每年康濟大藥房的“清理家庭小藥箱”活動現(xiàn)場,都能看到范曉莉和志愿者們忙碌的身影。作為活動的發(fā)起人,范曉莉談起了她做這件事情的初衷。一次進社區(qū)的活動中,范曉莉發(fā)現(xiàn)很多老人們在家里囤積了大量的過期藥品。“藥品是有效期的,它們的保存對溫濕度、光照強度等有嚴苛的要求。服用過期藥品不僅沒有療效,還可能會因某些成分失效而產(chǎn)生毒副作用,對身體產(chǎn)生不良影響。我們想通過回收過期藥的方式,幫助大家樹立安全、合理用藥的意識。”范曉莉說,每一位參加活動的顧客都會拿到一張藥品抵用券,可以在下次購藥時使用。
13年一晃而過,“小藥箱”共計回收過期藥品10萬余盒,總價值達140余萬元。
每到三四月份,很多人都會主動聯(lián)系范曉莉,詢問什么時候可以回收藥品。當看到一盒盒過期藥填滿一個個回收箱,范曉莉的嘴角總會控制不住地上揚。她在用自己的“小力量”,筑起連云港市民的“健康長城”。看到大家有了安全用藥的意識,范曉莉感到自己對這項活動傾注的愛和努力沒有白費。
做防疫的“螺絲釘”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人們?nèi)粘I睢_@對范曉莉來說,也是一次艱巨的考驗。
那段時間,范曉莉號召單位的藥學專業(yè)人員成立“青年突擊隊”“青年宣傳隊”,帶頭堅守一線,24小時全天候不間斷保障港城市民用藥需求。她所在的藥店向社區(qū)一線人員捐贈5萬余元防疫物資,還組織人員與社區(qū)開展聯(lián)防聯(lián)控,對康濟路南社區(qū)醫(yī)院所轄8個社區(qū)61000余名居民進行入戶排查、上門檢測、防護知識宣講等。
為了保障居民防疫物資的供應,范曉莉帶領所在藥店聯(lián)合有關部門,先后5次(每5天一次)向市民們發(fā)放平價口罩。2月連云港的街頭寒風刺骨,幾乎看不見人影。但燈火通明的康濟大藥房里店員們忙得熱火朝天,讓這里有了些許春天的溫暖。
作為公司管理層,范曉莉始終堅守在一線。無論加班到幾點,只要一有空,范曉莉就會在網(wǎng)上搜尋最新的防疫知識和政策,及時向員工和顧客們宣傳和普及。
“疫情的時候,整個馬路、街道都空空蕩蕩的。我的任務就是保證縣區(qū)門店的物資供應,多遠都要送到。”范曉莉回憶道,當時縣里門店缺平價口罩,她每周要開車送貨至少5趟,一次來回就要將近100公里。由于疫情管控嚴格,很多通往縣城的路都被封了,范曉莉就果斷選擇繞路行駛。這樣一來,原本只要一小時的路程,她要繞四五個小時才能到達目的地。“那時候我也沒想什么危不危險,全國人民都在抗疫,我也要出一份力,做好一顆螺絲釘。”范曉莉如是說。
做夜空中最亮的燈
作為公司的一名黨支部書記,范曉莉堅持發(fā)揚“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的精神,在平凡崗位上踐行共產(chǎn)黨員的初心使命。作為一名連云港人,時代楷模王繼才的精神一直烙印在她的腦海中。
2019年夏天,范曉莉帶領公司的黨員同志登上開山島,實地學習時代楷模王繼才的先進事跡,每一位康濟的同仁都被王繼才、王仕花夫婦32年的無私堅守深深地觸動。在島上,他們?yōu)橥跏嘶ê褪貚u民兵們送上刮痧等保健服務,還為他們宣傳安全用藥的相關知識。身著白甲的他們有同一個理想:在平凡的崗位上發(fā)出光亮。
為了能更好地服務顧客,范曉莉也常常為自己充電。主修中醫(yī)藥學的她,平時會閱讀一些藥學與健康類的書籍。作為藥房里的老大姐,她還經(jīng)常帶著領員工們一起學習,指導員工加強對藥品質(zhì)量的把關,鼓勵員工參加執(zhí)業(yè)藥師資格考試。
據(jù)統(tǒng)計,截至今年7月,江蘇康濟大藥房有限公司共480名員工中,128人擁有執(zhí)業(yè)藥師資格證,145人擁有藥士證。
此外,范曉莉還注重慢病服務專員的培養(yǎng)。她利用大數(shù)據(jù)分析相關平臺,建立完善慢病會員管理系統(tǒng),通過組建慢病專員團隊、慢病會員的建檔,患者教育、患者用藥依從性的定時提醒等多種方式,對慢病患者進行疾病干預和健康管理。
她和她帶領的這支訓練有素的隊伍,在不斷學習中,逐漸成長為連云港藥品零售企業(yè)一支強悍的生力軍。
“我們國家有很多的城市,每個城市都有數(shù)不清的藥店。我希望我們的藥店不只是一個購藥的場所。它能在夜里,一直亮著燈,顧客們遠遠地就能看到。當他們有燃眉之急的時候,能想到我們,我們能以我們的專業(yè),略盡綿薄之力,就足夠了。”范曉莉說。
范曉莉表示,這份熱愛的事業(yè),她想用一生去守護。用她的話說,她想做一盞溫暖的燈,即便渺小,也能用盡全力燃燒自己,在夜空中散發(fā)出最耀眼的光芒。
(責任編輯:宋佳薇)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y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wǎng)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