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2019-2020年“尋找身邊最美藥師”活動初審會議在北京召開。來自全國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代表以視頻、PPT、配樂演講等多種方式,講述本省推薦參加活動的藥師事跡,下為西藏自治區藥品監督管理局政工人事處副處長平措旺堆的發言全文。
西藏平均海拔超過4800米,有350萬人口。西藏自治區藥品監督管理局推薦 “尋找身邊最美藥師”活動候選人情況如下:
這位執業藥師來自內地,已在這片雪域高原扎根17年。長期以來,她兢兢業業地為西藏健康事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她,遠離故土,奉獻邊疆。她是大學中藥專業本科畢業生,原本在一家藥品生產企業從事質量管理工作已經三年,并取得執業藥師資格證。2003年初,她了解到西藏由于信息閉塞,可供臨床使用的藥品品種奇缺,藥店鮮少有醫藥相關專業人員后,決定來到西藏從事用藥咨詢等工作。
在西藏,她了解到,當地交通還不發達,邊遠山區的農牧民很少有條件到城里看病問診,她積極參加下鄉義診送藥活動。有一年,義診在初冬舉辦。凌晨3點鐘,她就起床和同行者出發,到義診的鄉里已經是下午一點,許多農牧民早已攜家帶口在現場等候。他們一行人來不及吃飯,趕緊開始義診,直到當天下午6時,義診贈藥活動結束,才吃上當天的第一頓飯。等到她和同行者趕回市區,已經是次日凌晨。
正是這次又苦又累的義診經歷,使她深受震動:邊遠山區農牧民的健康狀況,超乎她的想象,而這恰恰又是她力所能及的地方。她暗自下定決心,在這里扎根,把西藏當做自己第二故鄉。從此,這一待就是17年。
她,敬業好學,能力突出。藏醫藥學與中醫藥相比,有獨特的理論體系;只有把當地醫藥和中醫藥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開展合理用藥指導。她努力學習藏醫藥知識,去藏藥廠參觀,借閱產品使用指南;還利用周末時間,去野外辨認藥材,向當地藥檢院的老師求教,學習當地常用藥材的辨識和使用,并借來書籍進行比對核查,不斷提升專業技能。
許多醫藥同行在遇到困難時,都愿意向她請教,她也樂于幫忙。她說,通過討論、傳授他人知識,不但可以提升自己,還能帶動整個行業良性發展。
從入職藥品批發企業的第一天起,她就把“質量工作無小事”的理念貫穿到工作的始終。圍繞著公司制定的質量方針,著手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并按照“PDCA”開展質量設計、質量控制、質量保證、質量改進和質量風險管理活動。
公司面臨的每一次檢查,都由她擔任總指揮,從開會部署、部門指導到崗位檢查、票據憑證核對等,全程負責。小到每一張單據、每一筆數據、每一份簽字,她都要親自查看,這些年來公司一直平穩地開展經營活動。
她,疫情大考,砥礪擔當。疫情防控期間,她正在西安休假。得知拉薩有了一例輸入性病例后,她心急如焚。一方面,她擔心西藏醫療用藥資源比內地薄弱,一旦疫情爆發非常危險;另一方面,做為公司高層管理者,也要考慮復工復產問題。她決定,立即返回西藏。
出發前她了解到,因疫情影響,開車進藏沿途,會遇到交通阻斷的情況,不能進城休整。2800多公里的路程,無法提供補給;如果要進城補給休息,就要隔離14天。她沒有猶豫,備好干糧和棉被,義無反顧地踏上了返崗之旅。
2月16日清早7點,她和丈夫駕駛小轎車,從西安出發了。一路上,幾乎不敢停車,因為一旦停車,車輛就會迅速冷卻,無法啟動。每每車停下來、稍稍休息的時候,她不時要摸一摸車蓋,感覺溫度要降下來,就迅速著車,繼續前行。可是,一直行駛,又擔心汽油用光、半路拋錨。西藏加油站在晚10點以后,不再提供加油服務,以防疲勞駕駛和不熟悉夜路,可能發生車禍。
在兩難中,夫妻二人輪流駕駛、休息。她披著棉被,把暖風開到最大,在小小的車內盡可能感覺溫暖一點兒,與廣袤、冰冷、空無一人的雪域高原隔絕。其實,她還擔心著,要是遇到大雪封山無法通行,該怎么辦?
就這樣,夫妻二人跨過昆侖山口,穿過無人區可可西里,翻越唐古拉山,歷時三天兩夜, 2月18日晚上,終于抵達拉薩。
返崗之后,她立刻協助同事辦理返崗手續,并積極響應主管部門號召,協調公司向當地聯防聯控揮中心捐贈防疫物資。
這,就是西藏的執業藥師。她恪守“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扎根雪域,忘我付出,為西藏群眾的健康貢獻著自己一份力量。(發言人:西藏自治區藥品監督管理局政工人事處副處長平措旺堆)
(轉自中國食品藥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