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整理發布日期:2016/06/23
 分享到:
【一席談】醫改不能忽略藥師作用

康震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執業藥師資格認證中心顧問)


       
最近,國務院醫改辦、國家衛生計生委等7部門聯合制定《關于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指導意見》指出,到2020年,力爭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擴大到全人群,形成長期穩定的契約服務關系,基本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的全覆蓋。這是一個好政策。從頂層設計的角度來看,我國醫療的最大問題仍是看病難和看病貴,家庭醫生政策的初衷之一就是要解決看病難問題。但是,在尋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元兇”時,我們常常忽視了一個重要因素——處方藥管理,即藥師職責問題。筆者認為,如果在家庭醫生政策的實施中,加入家庭藥師的元素,更利于患者的疾病管理,也有利于看病難和看病貴問題的解決。
   
自從新醫改開始實施,針對看病難、看病貴的改革措施頻出,但老百姓普遍反映看病仍然難、仍然貴。為什么看病難的“熱潮”退不下去?筆者認為,這與處方藥的管理有一定關系。處方藥的濫用、誤用、錯用、漏用,導致患者在疾病治療過程中出現了許多的藥物治療問題,而這些問題總是讓患者往返于家庭與醫院之間的急診和門診的路上。
   
當前,很多醫院在處方藥的使用管理方面存在問題。醫生每天需要接診大量的患者,其問診時間非常有限,加上醫生多數是專科而非全科,對不熟悉領域的藥品了解甚少,這就給用藥帶來很多的風險。尤其是老年患者,患有3種以上疾病的比例相當高,每天需要服用4種以上的藥品,有的甚至高達10種藥品。他們每天在家服用藥物,出現問題后卻沒人管理,只好往返于醫院門診、急診或住院治療。而醫生往往很少關注到患者主訴的疾病問題是用藥不當所致,這就加劇了患者多種用藥的風險。患者的用藥常識非常有限,造成不良反應和藥物相互作用的比例相當高。如果服藥過程中出現了相關問題,很多患者可能會停藥,或更換醫生看病,這意味著需要重新開藥,以前的藥品將被浪費。因此,患者的醫療行為在不斷變換,不僅疾病沒有得到根本和有效控制,而且還會導致總體醫療費用上漲,就醫秩序混亂。
   
其實,上述問題本是可以避免的。藥師通過提供咨詢指導服務和藥學監護服務,可以有效地對藥物治療進行管理,以提高患者疾病的治療質量,減少患者出現不該發生的不良反應和降低醫療的整體費用。同時也會大大降低患者的門診、急診甚至住院的頻率,緩解看病難問題。
   
因此,醫改不應忽視藥師隊伍的作用。從安全用藥角度來看,藥師必須從管理藥品質量和單純的處方調劑角色,轉向管理患者用藥安全、監護患者用藥過程的角色。藥師應該多接觸患者,了解患者的用藥情況,提供咨詢服務并指導用藥,甚至幫助慢病患者進行藥物重整以及監護患者的用藥過程。這一角色的轉換,需要藥師的職責從買賣藥品轉向服務患者。為讓藥師迸發活力,需要從國家頂層設計的角度,提高藥師實際工作中的處方調劑費、處方審核費以及藥物重整和藥學監護費用等,徹底改變藥師收入與藥品買賣掛鉤的傳統模式。當每一戶家庭在簽約家庭醫生之外,還擁有了可以監護自己用藥的家庭藥師,看病吃藥遇到問題后還會老往醫院跑嗎?


          
(轉載自《光明日報》2016年06月18日 10版)

×

分享到微信



用微信掃一掃,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
即可將網頁分享給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